網頁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The Newsroom (Season 3) 《新聞編輯室》之後

最近越來越愛轉到電影台看戲了,某天不小心看到<The Newsroom>第三季要開播我超興奮,因為以往跟這部劇的緣分實在太淺,讓我朝思暮想了好久~(抱歉我不擅長找網上的來看)看到第三季捲土重來整個好開心,只是為何只有6(而且是最終季)啊啊啊~~~~QAQ…

因為自己大學念新聞,雖然沒有投身新聞界,但對於有關媒體、新聞幕後的戲劇總是特別關注,當然絕對不會放過這部講述新聞理想的美國影集,劇中大量尖酸刻薄又精準且讓人目不暇給的精彩對白完全是我的心頭好(對,我就是那種看戲中人物說話太慢會抓狂的怪人XD)。



<The Newsroom>特別之處在於劇情中參雜了大量真實世界發生的新聞,而劇中的新聞台各個新聞從業人員會如何收集資料、整理及(以理想的方式)決定要播送給觀眾知道。承接上一季劇情,該台剛因引用錯誤新聞來源失去大眾信心,因此這一次(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大家更為謹慎,花更多心思去確認消息來源,卻也浪費了寶貴時間賠上電視台最仰賴(也最天殺的)收視率,但劇裡別台某大記者最先公佈消息,雖贏得收視但最後證實是錯誤消息,讓人不禁想問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時間跟真實,究竟那個優先?

期間還發生被社交媒體誤導且冤枉的無辜平民的親人在消息未經證實的情況下立即被網民(台灣現在叫“網軍”,很貼切)在其社交網頁上暴風留言攻擊、批評、侮辱,使美國警方不得不出面澄清被冤枉的人並非嫌疑。在這一段,編劇的議題是:社交媒體氾濫的年代,傳播速度以倍速增加,散播未經證實的消息卻也是輕而易舉的,我們該如何選擇與相信所有消息?

接著,一則揭漏美國當局在中東小國利用媒體散發不實消息導致當地嚴重暴動的秘密文件,引發兩派爭論:新聞來源(外洩的政府機密檔案)合不合法?該不該報導?(片中立場相對的MackenzieWill連珠炮射又超級精準的辯論看得超過癮!)而不小心引洩密者犯罪的Neal則面臨揭露消息來源或被控間諜罪並可能坐牢兩難,但堅決不透露消息來源(記者使命第一順位:絕不透露消息來源),最後是Will替他扛下全責,被控藐視法庭罪坐牢。

這裡,編劇拋出的問題是:消息來源較重要還是消息本身較重要,即使是面對國家機關發生重大事故時?這因人(記者VS FBI&政府)而異,編劇卻是一再地重複了他的立場——即Will面對FBI審問時面不改色的:No, Sir.”,完全貫徹美國人引以為傲的人權與言論自由,當然現實是殘酷的,最後擋箭牌Will依然得坐牢,而這也是美國史上首件記者因拒絕提供消息來源被收押。(現實中已有實例,請搜尋<New York Times>Judith Miller~)

後來,劇情發展至新聞台被迫賣給有錢又異想天開想要『經營』媒體的IT新貴Pruit,他與Charlie首次見面即非常不對盤,兩人完全不同背景、不同世代,爭鋒相對的對話,非常寫實地描繪了現代媒體的狀況。一邊是有錢有閒認為自己懂媒體的老闆,一邊是有理想有抱負堅持新聞傳播真諦的新聞主管,到底誰對誰錯?

其實以他們的立場來說的話,他們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資本主義VS新聞理想),只是世界上哪有那個道理是非黑即白這麼簡單呢?況且世界發展千變萬化,這一刻對的,不一定下一秒就還是對的。傳統新聞產製概念並非十全十美,還是有很多喊著維護第四權的“記者”違反了記者使命(比如拼命用羶色腥畫面博取版面或當狗仔專拍名人私隱的),大部分遵循傳統新聞理念的媒體流失觀眾群之後還不是得乖乖聽老闆的?;但在『人人都能當記者』的未來,新聞真實性以及新聞定義範疇由誰決定?觀眾嗎?你能確定所有人都受過完善的媒體素養教育?

因此最最後,還是要回歸到道德/倫理上。就像劇中Maggie面對陌生人疑問究竟是誰決定新聞價值時,Maggie幾乎想都不想就回答:『是我,在一般情況下。』但她畢竟是受過完整新聞教育的記者,因此若新聞不再有把關者,會不會連早上一隻貓伸懶腰都是新聞?

<The Newsroom>編劇&製作人表示:『第三季的大主題就是:專業新聞VS公民記者』,不難看到其實連編劇本身也很想知道在『公民記者』概念越來越普及的未來,『新聞』還會不會是他認為的『新聞』,因為說老實話現今社會的(大部分)新聞產業真的變質得過分了,『公民記者』也只是個理想概念,目前所見的實施狀況仍未臻完美,<The Newsroom>則直接預言了一個以公民記者為平台的新聞媒體一旦失控的狀況(即老闆自招羞辱)。(忍不住想稱讚Sloan,罵得好!)

但緊接著,編劇又舉出另一例子表達他的憂慮:網路“公審”性侵犯。
首先,『性侵』是個很嚴肅的議題,涉及性別平等、被告與受害人之間權利(美國法律是先假設被告無罪)、性侵與自願性行為的模糊地帶,天殺的Pruit竟要Don把受害者與被告都找來一同上電視對質,讓Don完全不知從何下手,探訪後甚至直接請求受害者拒絕上電視,倆人之間的巨大鴻溝也能從對白中看出——一個是大無畏勇敢揭露社會黑暗面且堅信網路有正義的大生;一個是看透社會潛規則懂得媒體操作不相信網路有正義的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兩人都沒有絕對對錯,只是看誰選擇相信誰

女大生大聲喊著:“我到底錯在哪裡?”而Don無法回答,他只能盡量冷靜地告訴她:“妳覺得現今法律無法給妳正義,但妳要的正義亦不會在網路里找到。”而當女大生表示她衡量過利與弊,認為在『網路上揭露罪行能警惕犯罪者』這個方法是可行的,而Don更關心的是萬一有人是被冤枉的(不是指這名女大生)只因任何人只要匿名就可以指控任何一個人性侵她,那個被冤枉的人就百口莫辯了,因為“法律可以免除罪行,但網際網絡世界永遠不會。”可能他想起了之前在波士頓事件被冤枉的人們。

這是個沉重而棘手的新聞議題,因此在劇中便不了了之,但留下的問題深而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則是否傷害了許多受害者?網路世界到底需不需要把關(這比新聞內容需不需要把關還更難實施)?

劇末,親愛的愛吵架的Charlie離開了,大家都覺得沒了這個自稱唐吉訶德的頑固瘋老頭子,不知ACN新聞台會如何,新老闆Pruit自己則醜聞纏身自身難保,最後依然是天天跟Charlie吵架的前老闆Leona出現拯救大局, 而Pruit如此快速地聽從Leona的“建議”,除非是編劇故意設計Pruitt仍是個乳臭未乾、急著挽救大局的愣小子,否則劇情安排顯得有點倉促,看到這裡我不禁心裡吶喊:那到底Charlie前面跟他吵那麼久是為了什麼!

最後最後,<The Newsroom>無法避免地迎來大結局,眾人經過風風雨雨後再次重返新聞台,劇終就停在像一如往常般的新聞開場白:“Good Evening.” 。這是最讓我驚訝也最滿意的完結篇安排,完全沒有音樂、沒有畫面、只上幕後工作人員名單,完全留白讓大家去想像,讓人們(至少是我)慢慢回味整部劇帶給你的腦力激盪。

適逢最近才發生馬來西亞首要媒體(Media Prima)發生23名職員『自動辭職』事件,而原因很可能是企業的盈利減少導致要『裁員』,也讓我再度感嘆在這個資本主義橫行無阻的現實世界裡,理想的新聞產製是否只是空想?

    噢,Charlie,請相信會有人繼承您的理念的。


圖片均載自<The Newsroom>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ewsroom/photos_stream)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用錯比喻


港劇《老表,你好hea!》終於落幕,跟著家人有一集沒一集地看居然也看完了這部超級熱鬧的戲,劇中發生了許多荒唐卻非常現實的事情,人物對白也令人莞爾,算是耐看的戲。

要說這部劇的最大驚喜,絕對非蔣志光莫屬,除了翻唱其經典之作《相逢何必曾相識》、《舊朋友》、《城市儷人》等,也讓這港劇常年綠葉演員得到非一般的關注,一般90後年輕人應該只知道他是TVB演員,卻不知他也曾是創作歌手(*大部分人從電影《家有喜事》中聽過的《相逢何必曾相識》曾獲選香港1990年十大中文金曲之一),入行初期是電影人,如今卻成為港劇綠葉演員代表。

打從第一季《老表,你好嘢!》開始,該劇劇情一直以反諷手法反映香港社會現況,讓小市民們看得又贊又罵,反應頗好,第二季《老表,你好hea!》雖然劇情更瘋狂了,卻也是真實反映出香港社會處處矛盾,人人精神緊張的實情。劇中各角色名字最讓人噴飯,老林(諧音臨時演員)、尤田(油田)配金礦、在野(在野黨?)、希拉美(美國國務卿希拉莉)、高音等,讓整部劇像一齣加長版的真人脫口秀。


全劇中,我最喜歡的對白是最後一集蔣志光對灰心郭晉安的勸說,正符合現實中不只是香港、甚至可套用在全世界政治體制上。郭說他頂多只是一勺清水,要如何漂白整片污水(暗喻政治黑暗)呢?蔣則認為他用錯比喻,謂現況只是環境黑,他可以帶入一道光照亮它,然後引導大家走向光明。雖然聽起來過於理想,不過世界上有多少人能這樣樂觀地轉念一想呢?現實中,或許新上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就是這樣想的,或許就是有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不會對自己家園的未來如此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