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答答的時針 提醒我不要再混沌
腦袋該清醒的讓咖啡負責
庸庸碌碌的人生 每一分一秒都必爭
競爭的不是誰第一是唯一
結局寫得是如何 每晚睡前溫習一遍
有一天突然發現 沒有時間整理我的時間
等一下 等我一下 等我準備好整裝再從容出發
時間多奸詐 從來不停下
生命有太多時刻來不及分享 被趕著出發
誰等等我啊 不要太緊張 沒那麼簡單 我要怎麼辦~~~
再等一下 我才出發 經歷過等候的人才能走更長
時間奸詐 從不停下 靜止的過去不管多珍貴難忘
仍要繼續吧 走我的路啊 不管多艱難 還是要走完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The Newsroom (Season 3) 《新聞編輯室》之後
最近越來越愛轉到電影台看戲了,某天不小心看到<The Newsroom>第三季要開播我超興奮,因為以往跟這部劇的緣分實在太淺,讓我朝思暮想了好久~(抱歉我不擅長找網上的來看…)看到第三季捲土重來整個好開心,只是為何只有6集(而且是最終季)啊啊啊~~~~~QAQ…
因為自己大學念新聞,雖然沒有投身新聞界,但對於有關媒體、新聞幕後的戲劇總是特別關注,當然絕對不會放過這部講述新聞理想的美國影集,劇中大量尖酸刻薄又精準且讓人目不暇給的精彩對白完全是我的心頭好(對,我就是那種看戲中人物說話太慢會抓狂的怪人XD)。
<The Newsroom>特別之處在於劇情中參雜了大量真實世界發生的新聞,而劇中的新聞台各個新聞從業人員會如何收集資料、整理及(以理想的方式)決定要播送給觀眾知道。承接上一季劇情,該台剛因引用錯誤新聞來源失去大眾信心,因此這一次(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大家更為謹慎,花更多心思去確認消息來源,卻也浪費了寶貴時間賠上電視台最仰賴(也最天殺的)收視率,但劇裡別台某大記者最先公佈消息,雖贏得收視但最後證實是錯誤消息,讓人不禁想問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時間跟真實,究竟那個優先?
期間還發生被社交媒體誤導且冤枉的無辜平民的親人在消息未經證實的情況下立即被網民(台灣現在叫“網軍”,很貼切)在其社交網頁上暴風留言攻擊、批評、侮辱,使美國警方不得不出面澄清被冤枉的人並非嫌疑。在這一段,編劇的議題是:社交媒體氾濫的年代,傳播速度以倍速增加,散播未經證實的消息卻也是輕而易舉的,我們該如何選擇與相信所有消息?
接著,一則揭漏美國當局在中東小國利用媒體散發不實消息導致當地嚴重暴動的秘密文件,引發兩派爭論:新聞來源(外洩的政府機密檔案)合不合法?該不該報導?(片中立場相對的Mackenzie與Will連珠炮射又超級精準的辯論看得超過癮!)而不小心引洩密者犯罪的Neal則面臨揭露消息來源或被控間諜罪並可能坐牢兩難,但堅決不透露消息來源(記者使命第一順位:絕不透露消息來源),最後是Will替他扛下全責,被控藐視法庭罪坐牢。
這裡,編劇拋出的問題是:消息來源較重要還是消息本身較重要,即使是面對國家機關發生重大事故時?這因人(記者VS FBI&政府)而異,編劇卻是一再地重複了他的立場——即Will面對FBI審問時面不改色的:”No, Sir.”,完全貫徹美國人引以為傲的人權與言論自由,當然現實是殘酷的,最後擋箭牌Will依然得坐牢,而這也是美國史上首件記者因拒絕提供消息來源被收押。(現實中已有實例,請搜尋<New York
Times>Judith Miller~)
後來,劇情發展至新聞台被迫賣給有錢又異想天開想要『經營』媒體的IT新貴Pruit,他與Charlie首次見面即非常不對盤,兩人完全不同背景、不同世代,爭鋒相對的對話,非常寫實地描繪了現代媒體的狀況。一邊是有錢有閒認為自己懂媒體的老闆,一邊是有理想有抱負堅持新聞傳播真諦的新聞主管,到底誰對誰錯?
其實以他們的立場來說的話,他們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資本主義VS新聞理想),只是世界上哪有那個道理是非黑即白這麼簡單呢?況且世界發展千變萬化,這一刻對的,不一定下一秒就還是對的。傳統新聞產製概念並非十全十美,還是有很多喊著維護第四權的“記者”違反了記者使命(比如拼命用羶色腥畫面博取版面或當狗仔專拍名人私隱的),大部分遵循傳統新聞理念的媒體流失觀眾群之後還不是得乖乖聽老闆的?;但在『人人都能當記者』的未來,新聞真實性以及新聞定義範疇由誰決定?觀眾嗎?你能確定所有人都受過完善的媒體素養教育?
因此最最後,還是要回歸到道德/倫理上。就像劇中Maggie面對陌生人疑問究竟是誰決定新聞價值時,Maggie幾乎想都不想就回答:『是我,在一般情況下。』但她畢竟是受過完整新聞教育的記者,因此若新聞不再有把關者,會不會連早上一隻貓伸懶腰都是新聞?
<The
Newsroom>編劇&製作人表示:『第三季的大主題就是:專業新聞人VS公民記者』,不難看到其實連編劇本身也很想知道在『公民記者』概念越來越普及的未來,『新聞』還會不會是他認為的『新聞』,因為說老實話現今社會的(大部分)新聞產業真的變質得過分了,『公民記者』也只是個理想概念,目前所見的實施狀況仍未臻完美,<The
Newsroom>則直接預言了一個以公民記者為平台的新聞媒體一旦失控的狀況(即老闆自招羞辱)。(忍不住想稱讚Sloan,罵得好!)
但緊接著,編劇又舉出另一例子表達他的憂慮:網路“公審”性侵犯。
首先,『性侵』是個很嚴肅的議題,涉及性別平等、被告與受害人之間權利(美國法律是先假設被告無罪)、性侵與自願性行為的模糊地帶,天殺的Pruit竟要Don把受害者與被告都找來一同上電視對質,讓Don完全不知從何下手,探訪後甚至直接請求受害者拒絕上電視,倆人之間的巨大鴻溝也能從對白中看出——一個是大無畏勇敢揭露社會黑暗面且堅信網路有正義的女大生;一個是看透社會潛規則懂得媒體操作不相信網路有正義的資深電視節目男製作人。兩人都沒有絕對對錯,只是看誰選擇相信誰。
女大生大聲喊著:“我到底錯在哪裡?”而Don無法回答,他只能盡量冷靜地告訴她:“妳覺得現今法律無法給妳正義,但妳要的正義亦不會在網路里找到。”而當女大生表示她衡量過利與弊,認為在『網路上揭露罪行能警惕犯罪者』這個方法是可行的,而Don更關心的是萬一有人是被冤枉的(不是指這名女大生)只因任何人只要匿名就可以指控任何一個人性侵她,那個被冤枉的人就百口莫辯了,因為“法律可以免除罪行,但網際網絡世界永遠不會。”可能他想起了之前在波士頓事件被冤枉的人們。
這是個沉重而棘手的新聞議題,因此在劇中便不了了之,但留下的問題深而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則是否傷害了許多受害者?網路世界到底需不需要把關(這比新聞內容需不需要把關還更難實施)?
劇末,親愛的愛吵架的Charlie離開了,大家都覺得沒了這個自稱唐吉訶德的頑固瘋老頭子,不知ACN新聞台會如何,新老闆Pruit自己則醜聞纏身自身難保,最後依然是天天跟Charlie吵架的前老闆Leona出現拯救大局, 而Pruit如此快速地聽從Leona的“建議”,除非是編劇故意設計Pruitt仍是個乳臭未乾、急著挽救大局的愣小子,否則劇情安排顯得有點倉促,看到這裡我不禁心裡吶喊:那到底Charlie前面跟他吵那麼久是為了什麼!
最後最後,<The
Newsroom>無法避免地迎來大結局,眾人經過風風雨雨後再次重返新聞台,劇終就停在像一如往常般的新聞開場白:“Good
Evening.” 。這是最讓我驚訝也最滿意的完結篇安排,完全沒有音樂、沒有畫面、只上幕後工作人員名單,完全留白讓大家去想像,讓人們(至少是我)慢慢回味整部劇帶給你的腦力激盪。
適逢最近才發生馬來西亞首要媒體(Media Prima)發生23名職員『自動辭職』事件,而原因很可能是企業的盈利減少導致要『裁員』,也讓我再度感嘆在這個資本主義橫行無阻的現實世界裡,理想的新聞產製是否只是空想?
噢,Charlie,請相信會有人繼承您的理念的。
圖片均載自<The Newsroom>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ewsroom/photos_stream)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用錯比喻
港劇《老表,你好hea!》終於落幕,跟著家人有一集沒一集地看居然也看完了這部超級熱鬧的戲,劇中發生了許多荒唐卻非常現實的事情,人物對白也令人莞爾,算是耐看的戲。
要說這部劇的最大驚喜,絕對非蔣志光莫屬,除了翻唱其經典之作《相逢何必曾相識》、《舊朋友》、《城市儷人》等,也讓這港劇常年綠葉演員得到非一般的關注,一般90後年輕人應該只知道他是TVB演員,卻不知他也曾是創作歌手(*大部分人從電影《家有喜事》中聽過的《相逢何必曾相識》曾獲選香港1990年十大中文金曲之一),入行初期是電影人,如今卻成為港劇綠葉演員代表。
打從第一季《老表,你好嘢!》開始,該劇劇情一直以反諷手法反映香港社會現況,讓小市民們看得又贊又罵,反應頗好,第二季《老表,你好hea!》雖然劇情更瘋狂了,卻也是真實反映出香港社會處處矛盾,人人精神緊張的實情。劇中各角色名字最讓人噴飯,老林(諧音臨時演員)、尤田(油田)配金礦、在野(在野黨?)、希拉美(美國國務卿希拉莉)、高音等,讓整部劇像一齣加長版的真人脫口秀。
全劇中,我最喜歡的對白是最後一集蔣志光對灰心郭晉安的勸說,正符合現實中不只是香港、甚至可套用在全世界政治體制上。郭說他頂多只是一勺清水,要如何漂白整片污水(暗喻政治黑暗)呢?蔣則認為他用錯比喻,謂現況只是環境黑,他可以帶入一道光照亮它,然後引導大家走向光明。雖然聽起來過於理想,不過世界上有多少人能這樣樂觀地轉念一想呢?現實中,或許新上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就是這樣想的,或許就是有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不會對自己家園的未來如此存疑。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記得他
有多久沒回學校 熟悉的路不同味道
遇見的人都不一樣了
好吃的麵店多熱鬧 便利商店在轉角
彷彿下一秒就能見到
他最愛背著背包 跟朋友去鬧通宵
會注意店員有多好看
上課都坐在教室最角落 邊聽課邊玩電話
只要及格就滿足了
我記得他 他的微笑
雖然不屬於我也有對象了
還是會想他
他會寫鏡像文字 球鞋顏色是深紫
沉默寡言不善言辭
後來我們不再念同一班 他依然常出去玩
偶爾會在走廊遇上
我記得他 他在微笑
雖然不是對我也不能想像
但願他回望
不對的人錯的時機 感情不會都順利
也許遺憾但是不執意
希望他人生如意 事業感情都穩定
這樣我能祝福得安心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黑暗騎士》三部曲
電影台每次重播最新的蝙蝠俠電影《黑暗騎士》三部曲之一時,按著遙控器的手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然後看著看著就把整部電影又看完一遍,心裡再次對導演Christopher
Nolan充滿崇敬,都忍不住想要膜拜他了。
套句網路酸民形容蝙蝠俠的話:“不過是個整天開名車、戴名表、擁美女,有天突發奇想打擊罪犯的富家子。“。實際上,我也從來沒有喜歡過標榜帝國主義美國超級英雄系列中的任何一個人物,唯獨Nolan拍的蝙蝠俠,我超愛。
其實《黑暗騎士》第一部出來時(《Batman Begins》),我還沒能感受Nolan對蝙蝠俠的改造之處,看來看去就像一切超級英雄電影的開頭,平鋪直敘地說出Bruce Wayne的來頭、他的心靈創傷、他的女友(們?),以及他決定要打擊罪惡,然後結尾預告了第二部內容,就醬。
但若跳過第一部,你也許會看不太懂第二部(《The Dark
Knight》),除非你本身就很迷蝙蝠俠,因為Nolan直接跳過所有需要解釋的前言,連女主角換人演了我都沒發現(還在想Katie Holmes演的Rachel是離開了Bruce Wayne嗎?以為Maggie Gyllenhaal演的Rachel一直都是戲裡Harvey Dent的女友,最後看影評才知道Oopssss)。
《The Dark Knight》直接切入主題——Joker小丑,這個壞到不可思議(?)的混蛋,極盡邪惡又天不怕地不怕,是蝙蝠俠最難纏的惡棍之一。Health Ledger的精彩演出固然值得一看,但此片最讓我震撼的一幕就是小丑讓兩艘船的人自擇另一艘船上人們的死活。一艘是整船的獄卒與犯人;一艘是整船的平凡人,各船掌管另一艘船的計時炸彈,要么別人死要么大家一起死,凡人的那一船都認為載犯人的那一船一定會讓自己送死,每個都激動得不得了,最後結果竟是一犯人搶下獄卒手中的按鈕丟入大海,放棄了救自己的機會。
雖然最終兩艘船都沒有爆炸,但是在這備受爭議的一瞬間,凡人們的激動與犯人們的冷靜形成最殘酷也最寫實對比。讓曾經作姦犯科的犯人去死不是最應該的嗎?可是那囔著要做醜人按下按鈕引爆犯人船的普通凡人,始終按不下手,大家也只能絕望等死;而犯人們也早認定凡人一定會讓他們死而焦躁不已,時間久了卻知道他們也下不了手,每個人心中的『正義』都在膠著著。這正是Nolan想要表達對於社會上所謂“正”與“邪”之間許許多多備受爭議的模糊地帶。
第三部《The Dark Knight Rises》是Nolan蝙蝠俠三部曲的超級究極體(digimon用語),也是直接延續第二部故事劇情,從蝙蝠俠背黑鍋開始講起(這已經埋下一種矛盾:究竟應坦誠告知大眾殘酷真相或營造美好假象,兩者都讓Gordon警長為難,也難過必須“為大眾著想”)。Rachel的死大大衝擊Bruce
Wayne,讓他不再眷戀人世,也逼迫老管家Alfred辭職離開。
接著Anne Hathaway飾演的Selina出現(也就是以後的Cat Woman),帶給Bruce警訊,他失算跌入人生谷底,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城市萬劫不覆,努力想要回去救大家。
在監獄裡的日子對蝙蝠俠而言除了是磨練,不如說是修煉,也是這部電影極具意義的一個段落。片中Bruce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爬出去,一次又一次地跌得更重、更傷,他以為他已經全力以赴了,結果隔壁好心的醫生(是醫生吧?)一句話當頭棒喝
(大意) :“在最關鍵的一躍,綁著你的繩子固然能給你保障,但也累你失敗!”要Bruce不用安全繩跳最後一次(一旦失敗就必死無疑了),而他也成功逃出監獄,飛奔回去拯救家鄉。
結局有點迂迴,但很棒,至少對老管家來說是完美結局,也許很多資深蝙蝠俠迷會說就這樣結束(雖然有羅賓的伏筆)未免也太簡短太可惜,但對我來說Nolan版本的蝙蝠俠此三部曲不多不少剛剛好,跟《魔戒》一樣可以當經典電影集收藏。(因此當Nolan將執導/監製Batman VS. Superman電影時,是有點小小失望的,因為《Man of Steel》就讓我有點失望了…)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她成功了我沒有
不是不聯絡 不是不寂寞
曾經並肩走的我們
差距越來越多
感謝還記得我 你沒有變驕縱
是我偶爾感覺懦弱
不能夠從容
夢想和現實的定義 我們都不同
對你來說也許是豐收 對我是落寞
你朝夢想越走越遠 我還裹足不前
對我來說你多麼成功 我只能羨慕
我們都脆弱 容易夜長夢多
也試過找新的朋友
卻還是你最懂我
卻只有你最懂我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改寫】 黃小琥《不講道理》
《轉身之後》
又回到沉默每當即將分開時候
道別的時刻逼近我們都不開口
想說至少給個擁抱 又收回手
分手誰都沒有說
明明還有什麼還沒有清楚說通
拖了多久這話題不敢觸碰
就停在這裡 我不會逼你決定
要堅持對彼此答應過 的承諾
也許我太努力去表現自己不寂寞
你才從容堅決離開了沒有回頭
多想要你回頭 卻害怕說出口 多懦弱
也許我想得太好以為自己夠堅強
卻沒想過思念從轉身後開始擴散
沒有你的笑容 沒有你能牽手 怎麼過
明知道你的未來並不一定有我
但面對現實還是那麼難受
該讓你走的 我不妄想企圖挽留
要堅持不牽絆彼此 的自由
也許我太努力去表現自己不寂寞
你才從容堅決離開了沒有回頭
多想要你回頭 給我最後一次 的溫柔
也許我想得太好以為自己夠堅強
卻沒想過思念從轉身後開始擴散
只能催眠自己 等到多年以後 能從容
我會繼續守候 看你帶著夢想 去飛翔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別對不起
拉著的手顫抖的你說著對不起
雙眼通紅哭著不停重複對不起
我沒有生氣 你不需在意
因為你我重新學習如何保護自己
在適當時候要懂得該轉身離去
我不需歉意 你沒有故意
在我們之間 的關係 沒什麼能再繼續
不要再見面 我和你 不再有任何的交集
別對不起 不要忘記 最應該誠懇道歉的對象是你自己
也許太狠心 過程是必須 如果不面對未來你就不能前進
別說對不起 我不想聽 再多的溫柔體諒都不會再有意義
不要沉溺 你快清醒 告別過去的太悲慘回憶
別對不起
跟我說秘密 我不要聽 請從今以後互相學著怎麼斷捨離
不要放棄 各自努力 在不久將來你能更愛自己
我會開心
訂閱:
文章 (Atom)